成语大全
成渝经济圈
- 成语名称:成渝经济圈(-)
- 组成汉字:成、渝、经、济、圈
- 成语解释: 成渝经济圈 - 简介 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金融、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对成都平原地区的中小城市起着重要的辐射与带动作用。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又是西南交通枢纽和贸易口岸,向东可与武汉城市群相接,向南经过西南出海通道与南(宁)贵(阳)昆(明)经济区紧密相连,成为西南地区连接华中、华南地区的枢纽。 成渝地区作为一个相对完整的地理区域早已存在,但作为一个经济区域却至今尚待进一步成长,成渝这一对双子星城始终难以融合为一体。 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成渝两市并未凭借地理相邻、优势互补、交通顺畅的有利条件形成密切的分工合作关系,竞争远大于合作,离散远大于聚合。经济上的分离使成渝两市只能孤军奋战,彼此都丧失了很多发展机遇。 与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圈相比,成渝经济圈的特征和优势不够突出有其历史、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原因。历史渊源、人文差异、行政冲突往往成为人们议论的重点,然而另一个被人忽视的重要原因则在于其区域形成机制上的缺陷。 成渝经济圈 - 形成机制 经济区域的形成机制源于两方面:一是政府组织协调。在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区的形成过程中,政府组织、规划、协调是必不可少的。因为行政区域的界线有可能导致行政要素和经济要素的冲突,这种冲突只能通过政府之间的协调来化解。 二是区域经济之间的自组织的充分发育,即通过经济活动在大城市之间、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及更为广阔的经济腹地之间的空间聚集与扩散,使中心城市与中小城镇和经济腹地之间不断地进行物质与能量交换,实现结构调整、功能转换和空间形态的变化,自我诊断、自我完善,以适应环境变化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实现要素的空间优化配置。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形成更多地源于其不断增强的区域经济自组织功能。 而成渝地区在形成上述两种机制方面仍十分孱弱。一方面,成渝地区从未被高层政府设定为一个特定的规划区而实施一系列特殊政策、必要的行政调控与统一规划,以促进成渝经济圈的形成和发展;另一方面,成渝两市的空间互补作用能力弱,区域自组织机制没有形成。虽然重庆、成都的城市规模、综合经济实力居西部前列,对中小城镇及区域的辐射影响最大,但成渝两市之间毕竟相隔300多公里,两市的影响力范围也还远未强大到在空间上相互重叠或呈连续分布。成渝铁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了人口与物资在两个城市之间的可移动性,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空间运输成本,但时间成本仍然很高,5
相关成语大全(汉字:成 、渝 、经 、济 、圈 )
成渝经济圈其他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