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
伯渎河
- 成语名称:伯渎河(-)
- 结构形式:ABC式成语
- 组成汉字:伯、渎、河
- 成语解释: 伯渎河原名泰伯渎,商朝末年,吴泰伯在梅里建立勾吴国后,为了灌溉、排洪,在中国历史上开凿的第一条人工河流,泰伯在梅里落户,率领土著开凿河道,即今天伯渎港,已有3200年历史。清名桥附近,有运河分支,流经江苏省的梅村镇至常熟,这就是伯渎河。全长43公里,它流经坊前,梅村到鹅湖。吴王阖闾攻楚,夫差北上伐齐,都曾通过伯渎河。详细解释 历史溯源 据传说,泰伯南来定居梅里后,大力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曾“穿浍渎以备旱涝”。相传泰伯开凿伯渎河,它流经坊前、梅村、荡口,直至漕湖,全长43公里,是无锡历史上人工开凿的第一条河流。无锡清名桥一段俗称“伯渎港”。伯渎河的开凿,使当地百姓世受其利。泰伯三让天下和开发江南的功德,几千年来,一直为后人所敬仰。孔子在《论语.泰伯》中云:“泰伯可谓至德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 一位在黄土高坡的人,到了江南不久,就能调发当地人力大搞水利,其事难以令人信服,故不见古籍记载。 泰伯,一作太伯,姬姓,商末岐山(在今陕西)周部落首领古公 父(即周太王)长子。太王欲立幼子季历,泰伯与弟仲雍同避江南,定居在太湖边的梅里(一说是今无锡梅村,但无定论)。土著居民来归附者有千余家,奉立泰伯为当地的君主,称吴太伯,自号“勾吴”。 巨大作用 3000多年前的荆蛮大地,沼泽居多,《史记·吴泰伯世家》中提到当时的土著居民好多以入水捕鱼为生,因“常在水中,故断其发,纹其身,以像龙子,故不见伤害”。泰伯三让王位,南奔荆蛮来到无锡梅里后,入乡随俗,断发纹身,除了表示不再回去继承王位的决心外,也是为了适应当地的生活环境。当时江南荆蛮地区与北方中原地区的生产、生活环境相比,相差甚远。因此在与当地居民打成一片,且传授黄河流域的生产技术和中原礼仪文化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泰伯不失时机地带领当地居民克服重重困难,开挖了江南地区的第一条“人工运河”—伯渎河和九条支流,改“以堵为疏”。这项巨大的水利工程,便荆蛮地区得益匪浅,原来的沼泽地现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改“一年一熟”为“一年两熟”,庄稼连年丰收,粮食产量大大增加,人民生活大大改善,出现了飞
相关成语大全(汉字:伯 、渎 、河 )
伯渎河其他相关